Loaction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信行动态 >第32期信行私享会:从裁判视角解构律师实务2025年7月11日,“信行私享会”第32期在律所多功能厅成功举办。本次活动特邀曾在某中级人民法院、某高级人民法院从事审判工作20余年的北京市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律师张黎东作“理解 沟通 提升:从裁判视角解构律师实务”的专题分享。同时特邀河南明天律师事务所主任朱玉勇律师、河南妙德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文斌律师作为分享嘉宾与会。本次私享会由实习律师李晋杰组织并主持,信行律所党支部书记李苑律师、主任张帆律师、实习律师及部分执业律师共同参与本次分享会。
张黎东律师以“理解 沟通 提升:从裁判视角解构律师实务”为主线,结合自身审判工作实践,深入剖析裁判思维对律师实务工作提升的指导意义。
“法官和律师虽然同属于法律共同体,由于在定纷止争角色定位不同,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思维惯性差异,实践中这种差异往往会影响案件的处理效果。”张黎东律师开宗明义地指出,“这种差异在执业5-10年后会表现得尤为明显。”他认为,法官与律师在法学教育初期对法律问题的认知差异较小,但随着5-10年的职业发展,思维模式逐渐分化。律师以“预设立场”为导向,追求当事人利益最大化;而法官则立足于中立裁判,以定纷止争为核心目标。这一差异直接影响双方对案件的处理方式,律师需深入理解法官思维,才能更有效地制定诉讼方案。
张黎东律师从司法审级制度中的裁判思维差异,多视角解读裁判思维,在多方面分析的基础上,系统解析了裁判者裁判思路:“找法—查明事实—三段论推理”,并指出即便自由裁量权也受内部规则约束。基于此,他特别强调,律师应在制定诉讼方案时,不仅要考虑当事人的诉求,还要从对方当事人和裁判者的角度进行审视;通过庭审推演的方式,提前演练可能的庭审场景,并以对方当事人尤其是法官视角审视并优化诉讼方案; 把握有限的庭审时间,与法官进行有效沟通。
在互动环节,嘉宾朱玉勇律师分享了他的体会:“在刑事辩护中,理解法官的利益平衡思维尤为重要。特别是在当前网络舆论环境下,律师更要从专业角度出发,帮助法官全面把握案件。”
嘉宾张文斌律师则寄语年轻律师:“现在的执业环境对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,年轻律师既要脚踏实地钻研业务,也要善于利用律所提供的学习平台。今天的分享内容,都是我们当年需要自己摸索的经验。”
活动最后,张帆主任对本次私享会给予了高度评价:“张黎东律师的分享是一场思想的盛宴,既有理论高度,又有实践深度,对我们提升专业能力很有帮助。”他表示,今后将继续举办此类高质量的交流活动,为信行青年律师成长搭建更好的平台。
|